【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】


我們的目標:

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「地道」的普通話。

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「地道」的廣東話。

(6035)普通話說:貪蛇忘尾(tān shé wàng wěi)
解說: 「貪蛇忘尾」是成語,比喻只圖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。 出處宋·文瑩《玉壺清話》:“貪蛇前行,必忘其尾。”
廣東話應該這樣說:食得咸魚抵得渴 廣東人都知道,食鹹魚會導致口渴,所以食鹹魚之前,就應該做好 口渴嘅心理準備。 這是一句廣東話,如果把它生硬地翻譯成普通話就是: 吃得了鹹魚,就承受得了口渴。 這是在表示某件事情,你要是選擇了或者答應了,就不要後悔、就要勇於負責到底或承擔到底的意思。 或者說,既然說了或者做了,就要敢於承擔起後果,不要後悔或者抱怨、埋怨的意思。
 
(6036)普通話說:大斗小秤(dà dǒu xiǎo chèng)
解說: 「大斗小秤」,使用超出標準的「斗」收進,小於標準的「秤」出, 進行盤剝克扣。 斗解:計容積的量器。 秤解:稱重的器皿; 出處1明·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11回:「大斗小秤、奸盜詐偽、淫邪欺罔之徒,受那些磨燒舂銼之苦。」 磨燒舂銼之苦解: 理解為地獄中的種種刑罰,或者就是字面的四種酷刑。比如銼骨,火燒、 舂米一樣的舂,上石磨給磨磨。 出處2明·淩蒙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0卷:「不存公道,大斗小秤, 侵剝百端,以致小民愁怨。」
廣東話應該這樣說:剃刀門楣,出又刮入又刮/過水濕腳 〔原本意思是指:理髮師用剃刀來剃光頭,頭頂前後都要刮淨。 比喻受到雙重剝削、多花費金錢。 【典故闡述】: 一九四八年解放前的廣州,當時廣州通用港幣,稱為「咸龍」, 做找換生意(即民辦的外匯兌換處)的十三行錢莊,被人稱為「剃刀門楣」,蓋因其「出又刮,入又刮」也。 粵語中有「剃刀門楣出又刮入又刮」,它指的是一些無論是「買進」、 還是「賣出」都要從中「牟利」的人或商家。 許多廣東話都有其背後的歷史淵源,「剃刀門楣」也不例外,它其實是 一種一度在民國時期的廣州乃至嶺南地區觸目皆是的「錢幣兌換」攤檔。 粵語中把剪頭髮又稱為「刮頭」,而「剃刀門楣」因為其 「出入價每比行情成盤相去甚遠,故人喻之為靠刮」而得名。 在民國晚期的廣州市,「剃刀門楣」這一被時人詬病為「出入都刮」的兌換攤檔卻異常蓬勃,以至於「即使是最衰落的馬路,也會有五步一檔」, 時人到「剃刀門楣」處進行兌換的幣種十分多樣,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港幣, 這說明了港幣在當時的廣州社會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。

tsangmaster9449.wordpress.com【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】


(6031)普通話說:有奶便是娘(yǒu nǎi biàn shì niáng)
解說: 「有奶便是娘」是成語,意思是誰有奶水用來餵養,就認誰做娘。 比喻貪利忘義,可以不講原則,誰給好處就投靠誰。 出處1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我的第一個師父》:「有時還有水果和點心吃, 自然,這也是我所以愛她的一個大原因;用高潔的陳源教授的話來說, 便是所謂有奶便是娘,在人格上是很不足道的。」 出處2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十章:「高增榮 是個魯笨人,有奶便是娘。當村幹部能給他解決困難的時候,他就和富農劃清界線;活躍借貸一沒指望,他又投奔富農。」
廣東話應該這樣說:有鬍鬚就係老竇 (形容見到利益就攀附嘅可恥心態。) 「有鬚就認老豆」是一句揶揄人辨別事物,流於草率及武斷的廣東俗語。 其實「有鬚就認老豆」並非純屬口語相傳的俚俗之語。 此俗語或與北宋神宗時的一宗「省級」科舉考試故事有關。 為了方便闡述本俗語的來由,有必要略為介紹一下宋代的考試制式。 【宋代的考試制式】闡述: 隋唐五代的貢舉考試只分「解試」和「省試」兩級; 到了宋太祖時,特別在「解試」和「省試」之外,增設一級「殿試」, 從此奠定了國家選拔人才及籠絡士人的三級制「解試」、「省試」、 「殿試」考試制度。 (元、明、清朝沿襲這制度,但改稱為鄉試、會試、殿試。) 此外,北宋一改前朝以詩、賦、經取士的方法,改為考試經義, 應試的試生須就既定的題目作賦。 由於作答不能偏離「經義」,試生往往忽發奇想,因而帶出一些當時認為是笑話的出位文章。 例如在慶曆中,試題為《天子之堂九尺》,賦者曰: 『成湯當陛而立,不欠一分;孔子曆階而升,止餘六寸。』 作者竟然想出以數學配合二典故《孟子》『曹交言湯九尺』,和《史記》『言孔子九尺六寸事』行文, 以「孔子」和「成湯」身高比較天子堂階。 且不論經義,若以今日的角度看,是笑話仰或是創新則屬見仁見智了。  與本文俗語「有鬚就認老豆」有關的故事, 則發生於宋神宗熙寧年間舉行的一次「省試」中。 當時的試題是《貴老為其近於親賦》; 據《宋稗類鈔》記載,有試生就《貴老為其近於親賦》為題作答時, 有這樣的一句:『睹茲黃耇之狀,類我嚴君之容』  「黃」就是老人「鬢髮變黃」也; 耇,垢也;皮色驪悴,恒如有垢者也。 『睹茲黃耇之狀,類我嚴君之容』的大意是說: 一見到皮膚起皺,頭髮變黃的老人,就等如看見自己的父親了。 假如把這兩句話的意思以廣東話來演繹之,豈不就是「睇見有鬚就認老豆」嗎!? 
 
(6032)普通話說:日不暇給(rì bù xiá jǐ)
解說: 「日不暇給」是成語,意思是指事情繁多,時間不夠,來不及做完。 暇:空閒。不:沒有。 出處1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封禪書》:「雖受命而功不至,至梁父矣而德不洽,洽矣而日有不暇給,是以即事用希。」 出處2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五:「積財聚谷,日不暇給。真個是數米而炊,稱柴而爨。」 出處3清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四回:「青田命世大賢,敷布兵、農、禮、樂,日不暇給,何得有閒工夫做到這一件事?」 出處4《老殘遊記》第三回:「誰知一個傳十,十個傳百,官幕兩途拿轎子來接的漸漸有日不暇給之勢。」
廣東話應該這樣說:長命功夫長命做 這句說話多數用嚟勸人:既然啲嘢做咗好耐都未做得完,好似成世都要 做落去,倒不如放鬆啲、慢慢嚟,唔使咁搏命去做。
 

【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】


我們的目標:

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「地道」的普通話。

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「地道」的廣東話。

(a)http:// http://www.mastertsang1.com/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

(b)https:// http://www.mastertsang.blogspot.hk/2013/08/2  中國語文知識谷歌

(c)https:// http://www.blog.stheadline.com/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

(d)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sangmaster9449/mastertsang

(e)https://www.tsangmaster9449.wordpress.com

(f)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feed/

(g)https://twitter.com/mastertsang1

(5227)普通話說:謀定而後動(móu dìng ér hòu dòng)
解說: 謀定而後動是成語,意思是:謀劃準確周到而後行動,知道在合適的時機收手,會有收穫。 出處《孫子.計篇》:孫子曰:「兵者,國之大事也。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」 【謀定而後動】闡述: 對於一個「國家」來說,戰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,關係到軍民的生死,國家的存亡,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觀察、分析、研究的。 對於一個「企業」來說,戰略部署則是企業的靈魂,是引領企業未來發展的主心軸,對孕育並帶動企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 孫子兵法云:「謀定而後動,知止而有得」企業的決策如同作戰用兵,必須做到三思而後行。
廣東話應該這樣說:緊手輸三分 形容凡事要謀定而後動。 【緊事三分輸】:形容做事時心急,就會欲速則不達; 遇緊急事就先輸三分、較吃虧。 例如: 很多平常成績很好的學生參加大考心一急,思路就無法清晰,連題目也會看錯, 就可能誤答或答得不完整或粗心計算錯誤,導致考場失利。 因此冷靜是第一要務,緊事,緩辦,思慮周全,就算做起事來急如星火也不會出錯。  
 
(5228)普通話說:老虎屁股(lǎo hǔ pì gǔ)
解說: 老虎屁股是成語,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險的處境。 形容事情棘手難辦,或工作方法笨拙,不對頭。 出處1毛澤東《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「不許人講話,老虎屁股摸不得,凡是採取這種態度的人,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。」 出處2鄧小平《當前鋼鐵工業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》:「現在,在幹部中有一個主要問題,就是怕,不敢摸老虎屁股。」
廣東話應該這樣說:黃鼠狼咬烏龜無從下手 黃鼠狼咬烏龜形容烏龜一遇到危險就會把身子縮到堅硬的殼裡,誰也拿牠沒辦法。 比喻事情十分棘手,不知該如何著手去做。 棘:粵音:擊 棘手解:棘手讀音為jí shǒu,意思是像荊棘一樣剌手,比喻事情難辦 辣:粵音:邋 辣手解:辣手,讀作là shǒu,本意是毒辣的手段,引申義是能手,對某方面熟悉的人。